《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祁烨玲找到总体组专家沟通,他们也认同新的架构方案,站在了她的一边。
李峰去找财经领域主管沟通,优先保障项目按时上线,也得到了对方的理解。
现在是最后的决策时刻。
祁烨玲盯着屏幕,突然发现李峰提到的合规条款正是她上周和吉隆坡财务团队沟通时忽略的细节。
作为架构师,她习惯从技术视角切入,却忘了业务端的动态变化。
这种认知错位让她后背有些发凉,难道自己真的陷入了“架构完美主义”的陷阱?
决策会进行到第二个小时,总体组专家张工发言:“从风险控制角度,我建议采用妥协方案。架构优化可以作为二期项目推进。”
祁烨玲抬头,看见张工镜片后的眼神带着歉意。
几个月前正是这位专家在架构评审会上力挺她的分布式方案,现在却因为项目进度的压力改变了立场。
但祁烨玲再次提出她的完美方案,不出意外的李峰再次反对:“大家不要把产品架构和功能实现的权重看得过高,我自己就是做架构师。而ERP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品建设只占三分之一,数据割接和验证同样重要。我们要综合考虑项目进度。”
“所以我们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一堆技术债务?”祁烨玲的声音有些颤抖,“现在的妥协,意味着三年后还要再来一次重构,那时候的业务复杂度只会更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