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些人并非农耕优秀而封官,但实际上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此法好是好,但入学宫者免徭役这一条必然会被人作祟”新帝指出道:“他管控一地劳心分辨也就罢了,若朕以此推广,入学宫者十有九富,最终免徭役者皆是富人,穷人则是会更穷!”
新帝没有提及免徭役带来的经济负担,而是指向了学宫制度最终服务的主体。
蜀郡城作为先行尝试者,学宫破败而不成型,甚至需要席地而坐,富人看不上这种学宫授学,也给予了穷人足够的机会。
可这种事情一旦成为朝廷认证的官学,这就会使得富人蜂拥而至,而消息滞后的穷人则难于进入学宫中。
“农耕、战功、学宫之举都是利国利民之事,但事情叫好不叫座,这个问题有食利的因素,但未尝不包括观念因素”张学舟再次躬身举荐道:“此等投机取巧者只有经历‘仁、义、礼、智、信’的教导,方才有可能改变思想,从而获得人心改变!”
“这似乎是儒家的训导?”新帝皱眉道:“朕知晓仁义礼智,这信是何物?”
“这是董仲舒所提及的信,代表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美德”张学舟回道。
“诚实守信!”
新帝皱了皱眉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